大概从10月中旬以来,银行间资金面出现了紧张局面,表现为市场回购利率不断上行,货币市场融资出现紧张局面。资金面的持续紧张不禁让人想起了2013年的故事,钱荒会不会重现?目前市场主流预期还是觉得不会,不过,华创债券屈庆认为,资金面持续紧张,还是必须警惕钱荒2.0的风险。
央行连续七日净投放 资金面整体仍紧张
央行公开市场连续7日净投放,近七日净投放金额分别为,19日400亿元、20日1200亿元、21日1200亿元、24日800亿元、25日1750亿元、26日1250亿元、27日1000亿元。

资金面整体仍紧张,厦门某城商行交易员表示,“这几日银行间资金面一直很紧张,较大的股份行不知为何也没有出钱。我们都是靠借非银机构的钱平仓。”
从资金利率上看,10月26日,上交所国债回购隔夜利率GC001一度涨至5.880%,尾盘突然下跌;7天期GC007连续7天上涨,26日最高报4.500%,当日上涨10.57%。深交所国债回购隔夜利率R-001最高涨至5.712%;7天期R-007亦是连续上涨,最高涨至4.920%,当日上涨14.12%。
10月27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O/N,隔夜)报2.254%,上涨0.6个基点,涨幅为0.27%,尽管这样的涨幅并不算大,但截至今日,隔夜拆借利率已连续11个交易日上涨,累计上涨104个基点,涨幅近5%,显示出资金面出现紧张局面。

流动性为何这么紧张?
至于为何流动性紧张,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直接的诱发因素应该是外汇占款的减少、此前逆回购大量到期和政策当局促使债市去杠杆的操作。
鲁政委表示,展望未来,流动性总量不会持续紧张,因为目前M2和社会融资增速都低于年初预定的目标,但短端利率的波动性会加大,以此促使债市去杠杆。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则直言人民币汇率和政策条件是主要原因,并在研报中表示,近期资金面的收紧跟货币政策的以短代长的存在关联的,在现实情况下是一种被动从紧。因为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货币政策用更多的短期资金去对冲外汇占款的流出,实质上增加了流动性体系的不稳定性。在这种不稳定性下(短期资金占比较高),比较容易出现长短期套利、加杠杆等获利行为,为了控制债市的杠杆风险,央行把表外理财也纳入了 MPA的考核中,但该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并不大。虽然货币政策和去杠杆政策与债牛的基调相左,但投资回报率的下降还是债券收益率下行的核心条件。
钱荒2.0会否上演?
资金面持续紧张,那么,钱荒会不会卷土重来?华创债券屈庆认为,钱荒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因为和2013年相比,人民币贬值压力更大,金融杠杆也更高;2013年理财委外并不多,现在则非常普遍,意味着流动性需求的链条被拉长,加大,所以一定央行在流动性上处理不好,还是有可能发生钱荒的。
屈庆指出,目前也有很多因素支持央行收紧流动性,这包括:
(1)强化金融监管,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2013年是银行自营投资非标,导致同业杠杆太高;现在则是表外扩张太快,债券杠杆太高。本质上都是金融杠杆的高企,也意味着潜在的金融风险较大。非标也是对接实体融资需求,债券同样也是,那么会因为非标来收紧流动性,为什么就不会针对债券杠杆高企而收紧流动性呢?而且目前金融杠杆远高于2013年,央行监管加剧的必要性是客观存在的。
(2)稳定汇率的需要,流动性适度收紧是必须的。加入sdr之后,需要离岸和在岸汇差保持相对稳定。前期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收紧对离岸人民币汇率稳定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央行会不会对在岸人民币汇率采取同样的手段呢?理论上是可能的,而且海外市场短期利率持续抬升,也倒逼央行在短期利率上只能跟着上行。隔夜从1.9上升到2.1已经说明问题。
(2)约束资产泡沫的需要。毫无疑问,目前房地产泡沫是要远大于2013年,而其他资产的泡沫也并不小,所以需要流动性收紧。
(3)为企业营造一个降杠杆的氛围。企业去杠杆已经成为目前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已经成立包括央行在内的降杠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央行稳步提高货币市场短端利率,进而抬高杠杆融资成本,倒逼金融机构和企业降低杠杆水平也是自然的选择。
综合上述的分析,如果央行还是担心经济,也需要继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自然就不会收紧流动性。而如果对经济短期内并不担心,出于金融监管,稳定汇率,约束资产泡沫,营造去杠杆环境等需要,那么央行对流动性收紧也是非常可能的。
当然,央行流动性收紧并不代表一定发生钱荒,相比2013年,目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天天进行,工具也多样化,这似乎保证了钱荒发生的概率较小;而且有了2013年钱荒的经历后,央行主观上也可能会对钱荒有一定的顾虑。但是钱荒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因为和2013年相比,人民币贬值压力更大,金融杠杆也更高;2013年理财委外并不多,现在则非常普遍,意味着流动性需求的链条被拉长,加大,所以一旦央行在流动性上处理不好,还是有可能发生钱荒的。
中信固收研报则认为,“钱荒”不会来,但同时表示,长端收益率仍面临美联储加息、通胀预期回升的挑战。目前期限利差依然较窄,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上升,通胀预期回升下,长端利率依然面临较大的风险。
央行连续七日净投放 资金面整体仍紧张
央行公开市场连续7日净投放,近七日净投放金额分别为,19日400亿元、20日1200亿元、21日1200亿元、24日800亿元、25日1750亿元、26日1250亿元、27日1000亿元。

资金面整体仍紧张,厦门某城商行交易员表示,“这几日银行间资金面一直很紧张,较大的股份行不知为何也没有出钱。我们都是靠借非银机构的钱平仓。”
从资金利率上看,10月26日,上交所国债回购隔夜利率GC001一度涨至5.880%,尾盘突然下跌;7天期GC007连续7天上涨,26日最高报4.500%,当日上涨10.57%。深交所国债回购隔夜利率R-001最高涨至5.712%;7天期R-007亦是连续上涨,最高涨至4.920%,当日上涨14.12%。
10月27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O/N,隔夜)报2.254%,上涨0.6个基点,涨幅为0.27%,尽管这样的涨幅并不算大,但截至今日,隔夜拆借利率已连续11个交易日上涨,累计上涨104个基点,涨幅近5%,显示出资金面出现紧张局面。

流动性为何这么紧张?
至于为何流动性紧张,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直接的诱发因素应该是外汇占款的减少、此前逆回购大量到期和政策当局促使债市去杠杆的操作。
鲁政委表示,展望未来,流动性总量不会持续紧张,因为目前M2和社会融资增速都低于年初预定的目标,但短端利率的波动性会加大,以此促使债市去杠杆。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则直言人民币汇率和政策条件是主要原因,并在研报中表示,近期资金面的收紧跟货币政策的以短代长的存在关联的,在现实情况下是一种被动从紧。因为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货币政策用更多的短期资金去对冲外汇占款的流出,实质上增加了流动性体系的不稳定性。在这种不稳定性下(短期资金占比较高),比较容易出现长短期套利、加杠杆等获利行为,为了控制债市的杠杆风险,央行把表外理财也纳入了 MPA的考核中,但该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并不大。虽然货币政策和去杠杆政策与债牛的基调相左,但投资回报率的下降还是债券收益率下行的核心条件。
钱荒2.0会否上演?
资金面持续紧张,那么,钱荒会不会卷土重来?华创债券屈庆认为,钱荒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因为和2013年相比,人民币贬值压力更大,金融杠杆也更高;2013年理财委外并不多,现在则非常普遍,意味着流动性需求的链条被拉长,加大,所以一定央行在流动性上处理不好,还是有可能发生钱荒的。
屈庆指出,目前也有很多因素支持央行收紧流动性,这包括:
(1)强化金融监管,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2013年是银行自营投资非标,导致同业杠杆太高;现在则是表外扩张太快,债券杠杆太高。本质上都是金融杠杆的高企,也意味着潜在的金融风险较大。非标也是对接实体融资需求,债券同样也是,那么会因为非标来收紧流动性,为什么就不会针对债券杠杆高企而收紧流动性呢?而且目前金融杠杆远高于2013年,央行监管加剧的必要性是客观存在的。
(2)稳定汇率的需要,流动性适度收紧是必须的。加入sdr之后,需要离岸和在岸汇差保持相对稳定。前期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收紧对离岸人民币汇率稳定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央行会不会对在岸人民币汇率采取同样的手段呢?理论上是可能的,而且海外市场短期利率持续抬升,也倒逼央行在短期利率上只能跟着上行。隔夜从1.9上升到2.1已经说明问题。
(2)约束资产泡沫的需要。毫无疑问,目前房地产泡沫是要远大于2013年,而其他资产的泡沫也并不小,所以需要流动性收紧。
(3)为企业营造一个降杠杆的氛围。企业去杠杆已经成为目前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已经成立包括央行在内的降杠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央行稳步提高货币市场短端利率,进而抬高杠杆融资成本,倒逼金融机构和企业降低杠杆水平也是自然的选择。
综合上述的分析,如果央行还是担心经济,也需要继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自然就不会收紧流动性。而如果对经济短期内并不担心,出于金融监管,稳定汇率,约束资产泡沫,营造去杠杆环境等需要,那么央行对流动性收紧也是非常可能的。
当然,央行流动性收紧并不代表一定发生钱荒,相比2013年,目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天天进行,工具也多样化,这似乎保证了钱荒发生的概率较小;而且有了2013年钱荒的经历后,央行主观上也可能会对钱荒有一定的顾虑。但是钱荒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因为和2013年相比,人民币贬值压力更大,金融杠杆也更高;2013年理财委外并不多,现在则非常普遍,意味着流动性需求的链条被拉长,加大,所以一旦央行在流动性上处理不好,还是有可能发生钱荒的。
中信固收研报则认为,“钱荒”不会来,但同时表示,长端收益率仍面临美联储加息、通胀预期回升的挑战。目前期限利差依然较窄,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上升,通胀预期回升下,长端利率依然面临较大的风险。
【免责声明】
汇金网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快速找信息,请猛戳本站地图。
> 相关阅读
→ 新华社:增值税央地五五分 中央增收1780亿元全部返地方 [2017-01-20]
→ 央行资金投放持续“加码”资金面仍紧张 钱荒2.0会否上演? [2017-01-20]
→ 新华社六评经济:民间投资企稳回升 稳投资激发新动力 [2017-01-20]
→ 打造基金小镇 前海与卢森堡证交所开展创新金融产品上市合作 [2017-01-20]
→ 四季度国企改革突出四重点 国企基金激发新动能 [2017-01-20]
→ 光大证券全资子公司主导发起国内首支体育PPP基金 [2017-01-20]
→ 深圳高校数量将翻倍 南科大校长称有竞争是好事 [2017-01-20]
→ 全球货币政策背离加剧 强美元或酿金融危机 [2017-01-20]
> 分类信息